精密測量院擁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一個國家臺站網等4個國家級平臺,各類省部級重點平臺基地20余個。<p>現有職工600余人,其中院士3人、杰青13人,各類國家、科學院、省部級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測量領域承擔了數十項重大重點項目,其中,國家戰略先導專項(2.5億元)1項、重點研發計劃12項、各類重大儀器研制專項10余項。精密探測技術和儀器已成為精密測量院滿足國家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勢領域方向。</p> <p>精密測量院立...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精密測量院)是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個中國科學院創新研究院。 回望來時路,崢嶸六十載。在方俊、王天眷、張承修、李鈞、李國平、丁夏畦、許厚澤、葉朝輝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精密測量院歷經幾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開拓創新,解決了一系列事關國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測量院立足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開展原子頻標與精密測量物理、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綜合定位導航授時、腦科學與重大疾病以及多學科交叉的數學計算等研究,促進以原子頻標、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測量、地震探測等精密測量技術為核心的學科發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6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大地測量協會會士、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孫和平研究員領銜的“孫和平院士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武漢市政府副市長陳紅輝出席儀式并為工作室揭牌。
據了解,孫和平院士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是精密測量領域全國首個以院士領銜命名的科普工作室,并首次聯合了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力量,已吸納院士、行業高級專家和科技志愿者等近80人加入。該科普工作室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武昌區人民政府主辦,中科院精密測量院承辦。
武漢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光勇在致辭中表示,科普工作室將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廣泛動員吸納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業,持續打造特色鮮明的科普隊伍,創新科普組織形式,增強科普服務功能,深入有效地向大眾傳播前沿科學與技術知識,提升我市全民科學素質,為武漢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科協力量。
孫和平院士動情地說,“我在武漢生活已經超過40個年頭, 無論身處國內的任何地方還是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我一直以武漢人自居,武漢是英雄的城市,它給了我智慧、靈感與自信,也給了我美好的生活”,他表示,作為一名武漢人、一名科技工作者,建立“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是響應國家號召,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為大眾科學方法的應用、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科學素質的提高貢獻一份自己應有力量的契機和最優途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武漢市副市長陳紅輝共同為工作室揭牌
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武漢市副市長陳紅輝共同為工作室揭牌。武漢市科協副主席鄭華、武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飛簽署院士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共建協議,武昌區區委書記余松、武漢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光勇見簽。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劉買利和中科院精密測量院黨委書記馮燦為工作室專家代表頒發聘書。
孫和平院士作科普工作室“精密測量大講堂”第一講報告
活動現場,孫和平院士以“我的精密測量重力與科研之路”為題,作科普工作室“精密測量大講堂”第一講報告。報告以有趣的自然現象為切入點,圍繞精密測量重力相關知識,結合自身求學和科研經歷,講述了大眾關心的重力知識和重要科技應用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思考,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密測量重力知識的科普盛宴。
精密測量是現代科學研究的基礎,與人們日常生活和各行各業息息相關,例如醫學影像、北斗定位導航、珠峰高程測量、神舟飛船與天宮空間站交會對接等。接下來,工作室將圍繞精密測量領域、公眾關注的焦點、行業應用等熱點話題,通過各種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大眾傳播精密測量科技知識及科學思想。結合科普“五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及媒體平臺等開展系列科普活動。(李希帆、楊婷婷、王以豪)
網站鏈接:http://www.hubei.gov.cn/hbfb/rdgz/202206/t20220629_4197271.shtml
傳媒掃描
【湖北省人民政府】全國首個“院士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在武漢揭牌
“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6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大地測量協會會士、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孫和平研究員領銜的“孫和平院士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武漢市政府副市長陳紅輝出席儀式并為工作室揭牌。
據了解,孫和平院士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是精密測量領域全國首個以院士領銜命名的科普工作室,并首次聯合了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力量,已吸納院士、行業高級專家和科技志愿者等近80人加入。該科普工作室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武昌區人民政府主辦,中科院精密測量院承辦。
武漢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光勇在致辭中表示,科普工作室將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廣泛動員吸納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業,持續打造特色鮮明的科普隊伍,創新科普組織形式,增強科普服務功能,深入有效地向大眾傳播前沿科學與技術知識,提升我市全民科學素質,為武漢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科協力量。
孫和平院士動情地說,“我在武漢生活已經超過40個年頭, 無論身處國內的任何地方還是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我一直以武漢人自居,武漢是英雄的城市,它給了我智慧、靈感與自信,也給了我美好的生活”,他表示,作為一名武漢人、一名科技工作者,建立“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是響應國家號召,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為大眾科學方法的應用、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科學素質的提高貢獻一份自己應有力量的契機和最優途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武漢市副市長陳紅輝共同為工作室揭牌
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武漢市副市長陳紅輝共同為工作室揭牌。武漢市科協副主席鄭華、武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飛簽署院士精密測量科普工作室共建協議,武昌區區委書記余松、武漢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光勇見簽。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劉買利和中科院精密測量院黨委書記馮燦為工作室專家代表頒發聘書。
孫和平院士作科普工作室“精密測量大講堂”第一講報告
活動現場,孫和平院士以“我的精密測量重力與科研之路”為題,作科普工作室“精密測量大講堂”第一講報告。報告以有趣的自然現象為切入點,圍繞精密測量重力相關知識,結合自身求學和科研經歷,講述了大眾關心的重力知識和重要科技應用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思考,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密測量重力知識的科普盛宴。
精密測量是現代科學研究的基礎,與人們日常生活和各行各業息息相關,例如醫學影像、北斗定位導航、珠峰高程測量、神舟飛船與天宮空間站交會對接等。接下來,工作室將圍繞精密測量領域、公眾關注的焦點、行業應用等熱點話題,通過各種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大眾傳播精密測量科技知識及科學思想。結合科普“五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及媒體平臺等開展系列科普活動。(李希帆、楊婷婷、王以豪)
網站鏈接:http://www.hubei.gov.cn/hbfb/rdgz/202206/t20220629_41972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