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白沙人,對白沙地域的臨界卻一直比較模糊,這似乎有些說不過去,其實誰又能說得清楚呢?近十多年來,因為筆者一直在潛心研究白沙文化,所以也避免不了要經常對有關白沙地域的界定展開思考,久而久之,逐漸就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故此,筆者把自己若干不成熟的一些認知,試作一個粗略的解讀,以供有關人士共同商討。
白沙地域究竟是在哪一塊?在地圖地形上應該怎樣劃分?這就首先要了解白沙的水系分布情況,我們常說的白沙白沙,顧名思義當然就是說的白沙溪。
關于白沙溪,有關書志有很多的專述,如《金華縣志》、《婺城區志》、《金華縣水利志》,包括一些歷史文獻,如明清一統志,肇域地理志和明《環宇通志》等諸多的史料均有講述。綜合各方內容,概括地說,白沙溪,曾名白龍溪,發源于遂昌、武義兩縣邊陲界上的獅子巖,南流經門陣,入境內現沙畈鄉的小洋坑,流經芝肚坑至柿樹嶺入沙畈水庫,出沙畈水庫,北流經嶺腳、周村、青草、遼頭、山腳、于皂里,又入金蘭水庫,出水庫經瑯琊、古方、新昌橋、白龍橋,于臨江后杜注入金華江。白沙溪最上游源頭另有兩支流匯入白沙溪,其中有銀坑溪,發源于遂昌界上小龍蔥尖,北轉東流經銀坑,于黃壇井西入白沙溪;又有左別溪,發源于遂昌縣界上,北轉西流,經水碓基、黃家田、于半溪西入白沙溪。白沙溪全長65公里,境內55公里。由此可見,白沙溪自源頭起,最終至金華江,過境地域有遂昌、武義、金華、原湯溪(建制1471~1958)四縣的有關鄉、鎮、村。若按白沙溪的集雨面算,白沙溪從源頭的高山澗水算起,白沙溪跨越的水系分布還要更廣闊一些,白沙溪的水流還會更長一些。
第二,從白沙溪水的灌溉面看,白沙溪的水系分布又將延伸更廣闊。
不算沙畈水庫及沙畈;金蘭兩庫上游河道的自然灌區以外,單就金蘭水庫的渠道灌溉面來看,除河道兩岸的金湯兩個區域,還另延伸到了西北面下方的蘭溪縣。據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撰成的《金華縣水利志》所述,金蘭水庫灌區所有渠道工程稱謂金蘭渠道,1960年建成,總干渠分東西兩條,東總干渠和西總干渠。其中西總干渠,又分蘭溪干渠、湯溪干渠、羅埠干渠。蘭溪干渠自瑯琊豐塘下,經蔣堂鎮的直里,開化,又經白龍橋鎮的董村,再入蘭溪縣所屬的高潮水庫。金蘭水庫灌區范圍含金華、蘭溪二縣的瑯琊、白龍橋、湯溪、蔣堂、羅埠和上華等多個鄉鎮的近300個行政村及有關農牧場。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白沙溪灌區面積為300余平方公里。近年,金蘭水庫蓄水又有部分引入安地水庫,如此一來,豐沛的白沙溪水源又恩極于安地水庫農灌區,白沙溪的灌溉面可謂遍布大半個金華,澤惠整個大金西了。明進士杜恒詩曰:“白沙溪水鏡光清,水面無風似掌平。三十六堰饒灌溉,秋田萬頃仰西城!
第三,白沙溪水源的受益區域范圍。水資源的利用,除了農田灌溉,當今歷史條件下,人民群眾的生活用水,更是提高到首要的地位。改革開放后,金華婺城城鄉人民都稱頌“秀美白沙溪,最甜沙畈水”,前些年,金華市委市政府為改善金華市民的飲用水條件,利用自來水管道,把純凈的白沙水引向整個金華城鄉,使全市上百萬市民都能享用白沙溪水,金華沙畈水成為全省最佳生活飲用水。據此說來,白沙溪不僅是白沙溪兩岸人民百姓的母親河,而今它的甜純乳汁已經供應全市人民百姓飲用,白沙溪也成為了全金華人民的母親河。
第四,有史以來,行政區域的劃分。按照老百姓以及多數人的常理觀念,白沙地方就是白沙溪流經的區域,像上述兩個方面敘述的一樣,自上游至下游的這些個縣、鄉、村,但行政區域的劃分又不盡相同,白沙鄉不可能有水系分布那么大,行政鄉的體制不可能涵蓋二州四縣,從屬不能倒著來。經考,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白沙鄉范圍,包括清末民國和解放初的現沙畈一帶屬瑯琊區或昭利鄉,F瑯琊、蔣堂地方,分屬白沙區或稱白沙莊,現古方、長山地方清末歸屬白沙鄉。長山鄉曾謂長石鄉,明清之前,它與安地、讓長、雅畈一帶歸屬循理鄉,早在前清康熙年間,有進士及第石門人倪懋祚罷官歸鄉后,在詩中曾哀嘆自己人生不幸,從此后便“一枝黃茅隱白沙”。由此可見,前清時,長山、石門屬白沙地域。而明清時的循理鄉涵蓋了今讓長、長山、甚至非白沙水系的雅畈和安地,從此意義上,古時白沙鄉域的范圍又可以擴至金華西南的南山大部地域。筆者最早對白沙鄉的概念,就是在兒時,即上世紀五十年代,本人曾親眼目睹過的本村及鄰村的一些老房子門前上方,釘有一塊塊長約五六寸、寬約四寸見方的木制門牌,藍底白字地書有“白沙鄉××村××號”字樣。
第五,界定白沙地域的范圍,除了上述幾個要素以外,筆者覺得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延伸,一是結合有史以來,傳統歷史文化的影響范圍,如白沙地方的民俗民風和民間文化,包括特有的民族傳統文化、宗教文化等等。特別是受兩千年來被神化了的古代傳奇式治水英雄白沙老爺盧文臺有關的傳說故事影響,而隨之產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遺存。白沙老爺盧文臺在白沙人民百姓的眼中,不僅是個英雄,而且還是個神,這里的人民為了感恩他,紀念他,在方圓百里的白沙地方到處建造白沙廟,傳說是三十六座,其實何止這個數。如今,白沙廟不僅遍布白沙流域,而且連周邊的蘭溪、浦江、義烏等地都建有供奉它的廟宇,這種帶有地方特色的宗教文化,涵蓋了周邊數縣,論對白沙文化的研究,對白沙地域的界定,應該超出單純地從水系分布、流域灌溉、水源應用及受益范圍這樣傳統意義上去界定,應把白沙的文化也要涵蓋其中,白沙地域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