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西南部,悠悠桐溪,從時間長河里緩緩穿過,它見證了兩岸翻天覆地的變化,講述著兩岸村民齊心協力奔共富的故事。
沿著桐溪,走進長山鄉長山三村,只見一路白墻黛瓦、綠影婆娑,令人心曠神怡。在村黨群服務中心,隔著玻璃幕墻,老遠就聽到一片熱烈的討論聲。村黨支部書記李根成與村兩委班子,正在為村集體經濟增收出謀劃策。
“如果新項目建成,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將從百萬元關口邁向更高臺階,這可是推動村莊發展的大好事!薄拔覀円欢ㄒR心協力,推動項目盡快從落地走向開工!蓖┫,鏗鏘的話語響徹天空,干成事的決心堅定有力,匯成一首嘹亮的“共富曲”,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
打造現代化集貿市場
桐溪蜿蜒,長山一村、二村、三村沿線分布其兩側;長山四村依白沙溪支流東干渠而聚。千百年來,世代農耕生活,讓這里積累了深厚的農耕文化;進入新時代,鄉村發展駛入“快車道”,現有的公共配套卻漸漸不能滿足村民的需求。
“啥時候咱村也能有一個像模像樣的菜市場,讓鄉親們買菜方便?”多年來,長山三村村民們心里都藏著一個“菜籃子夢”。原來,擁有2000多人的長山三村沒有菜市場,村民買菜只能到附近的長山二村菜市場,但這個菜市場比較小,也只能滿足部分需求。為此,有的村民就會坐公交車到附近瑯琊鎮、白龍橋鎮的農貿市場買菜,但路遠、不方便。
“一定要解決‘買菜難’問題!2008年,李根成初任長山三村黨支部書記時就向村民們許下了諾言。14年來,村兩委班子錨定目標加油干,一方面借助鄉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加大力度改善村莊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千方百計謀劃民生實事,包括計劃建設集貿市場,滿足村民們的需求。
采訪當日,在長山三村入村口、寬闊的道路旁,一片平整的土地分外醒目。李根成指著它,自豪地告訴記者:“這是鄉、村兩級規劃的現代化集貿市場所在地,總投資2200余萬元。市場共有四層,配套有停車場,建成后將覆蓋方圓5公里范圍內1萬多人,既能圓村民們的‘菜籃子夢’,又能為村集體經濟拓寬增收渠道!
63歲的李根成,說話聲音洪亮、辦事雷厲風行。通過他的介紹,一個現代化綜合集貿市場的雛形,清晰地展現在記者眼前。一層建購物中心,二層發展電商、來料加工,三層、四層引進人員密集型產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他還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市場,造福一個村。在帶動就業基礎上,每年攤位店鋪的租金、入駐企業的租金,就是一筆不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鄉村經濟要發展,項目是關鍵。多年前,長山三村也是一個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僅靠山林、廠房出租以及政策補貼來維系。這一切的轉變出現在四年前。2018年,婺城區開始實施石道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實施區域總面積13013畝,涉及長山鄉和瑯琊鎮共8個行政村!霸擁椖恐,長山三村涉及1200畝土地,每年可獲得近90萬元穩定的土地收益,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致富!崩罡烧f。
今年8月底,現代化綜合集貿市場完成招投標等前期準備工作,即將進入施工階段!绊椖抗て7個月左右,今年年底要完成主體工程結頂!笨粗矍斑@片熱土,李根成信心滿滿地表示,在鄉政府指導下,村里成立了萬晟集貿市場管理有限公司,下定決心把這個富民項目運營好。屆時,長山三村每年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將邁入第二個百萬元大關。村里富了,各項建設更有底氣,村民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會更多。
2
創造下山移民新生活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從長山三村黨群服務中心出發,穿過幾排民房,一個屋舍儼然、道路整潔、風景怡人的“桃花源”映入眼簾。
這里正是長山鄉扎坑村、安腳村的下山移民聚居地。2019年,婺城區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扎坑村、安腳村等村合并進長山三村。
65歲的張日成坐在自家小洋房門前,與鄰居閑話家常。2003年,張日成全家從原扎坑村搬遷出來。2008年,他家建成了三層半小洋房,全家人歡天喜地入住新居。
“那時在山上,不要說上學難,就連個‘赤腳醫生’都沒有,發到高燒也沒人治。大家伙為了生計,基本以賣木頭、砍柴燒炭為生,饑一頓飽一頓是常事!睂τ谠浀纳,張日成記憶猶新。
為了幫助深山農民拔掉“窮根”,改變生活面貌,2002年,婺城區經過充分調研,計劃用5年至8年時間實施兩萬人異地搬遷、下山脫貧。此后,長山鄉安腳村、扎坑村等村先后列入下山脫貧計劃,實行整村搬遷。
搬出大山天地寬,生活徹底變了樣!吧蠈W就在家門口,公交四通八達,看病有衛生院,而且,找份工打打也方便,機會多了很多!闭f起下山生活的種種好處,張日成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時間一晃,下山已近20年。這些年中,扎坑村、安腳村的移民與長山三村的村民,早已親如一家。扎坑村、安腳村,這兩個世代深居大山的村落,通過下山移民,徹底告別了深山冷塢里的生活,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安腳老村,區、鄉兩級也作了安排。李根成告訴記者,安腳老村正依托自然生態及村落資源優勢,對原有農房進行更新改造,著力打造精品民宿度假區。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在長山三村,還有一個叫石獅子頭的自然村。說起這個小村莊,李根成眼里閃著自豪,“去年,小村里安排了100多萬元進行了環境衛生整治,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今年還要圍繞南山漫道,再投資100多萬元,打造旅游特色村!
由點及面、多點開花,共富的腳步越邁越大。長山三村的村民們攜手同行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氣勢昂揚、歌聲嘹亮。
3
建設留得住鄉愁的和美鄉村
秋陽暖照,秋韻濃濃。桐溪畔的古樟樹,枝繁葉茂,其美麗的倒影與流動的溪水相互映襯,猶如一幅天然的畫卷。
幾位老者在溪邊閑坐,談及鄉村的變化,無不伸出大拇指點贊。
“要我說,村里的人居環境變化真是大。人居環境衛生整治之前,解放前的垃圾都還有呢!如今,嘖嘖,誰家房前屋后都干凈,好得很哩!”
“那可不是?再說現在的桐溪,水清,一點味道也沒有,就連夏天也不見蚊子、蒼蠅來!
……
村莊的變化受到村民們的肯定,李根成覺得這是莫大的鼓勵,讓他們干工作更有動力。
“這幾年,基于鄉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村里環境衛生、硬件設施得到很大提升;A好,再加上鄉、村兩級全員發動,人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維護,村里的人居環境一年更比一年好。2020年、2021年,我們村連續兩年獲評婺城區‘五星村’,今年已經獲評一次‘十佳村’,只要再獲評兩次,有望第三次獲評‘五星村’!崩罡蓵癯隽巳司迎h境整治的“成績單”,臉上滿是驕傲。
60歲的村民施友紅,聽到李根成的一番話,有所觸動地說:“村里這幾年的變化,我們村民是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彼情L山三村的種苗大戶,為響應非糧化整治的號召,主動退出了30多畝苗木。他說,有這么好的人居環境,有這么好的發展勢頭,他沒有理由在響應政府號召上拖后腿。
從抓項目到促發展,從抓環境到促共富,桐溪畔,這個移步異景、如詩如畫的和美鄉村,讓我們看到蓬勃向上的發展之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繼續秉持奮斗的精神,凝聚團結的力量,長山三村的共富道路一定越走越寬,“共富曲”一定越來越響亮。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