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測量院擁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一個國家臺站網等4個國家級平臺,各類省部級重點平臺基地20余個。<p>現有職工600余人,其中院士3人、杰青13人,各類國家、科學院、省部級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測量領域承擔了數十項重大重點項目,其中,國家戰略先導專項(2.5億元)1項、重點研發計劃12項、各類重大儀器研制專項10余項。精密探測技術和儀器已成為精密測量院滿足國家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勢領域方向。</p> <p>精密測量院立...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精密測量院)是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個中國科學院創新研究院。 回望來時路,崢嶸六十載。在方俊、王天眷、張承修、李鈞、李國平、丁夏畦、許厚澤、葉朝輝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精密測量院歷經幾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開拓創新,解決了一系列事關國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測量院立足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開展原子頻標與精密測量物理、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綜合定位導航授時、腦科學與重大疾病以及多學科交叉的數學計算等研究,促進以原子頻標、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測量、地震探測等精密測量技術為核心的學科發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10月17日,湖北省自然資源研究會第二屆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在精密測量院召開。經過投票選舉,會議選出了來自湖北省自然資源領域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共47人擔任研究會理事。中國科學院院士夏軍當選為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精密測量院副院長倪四道致歡迎詞。會議審議表決了上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財務工作報告及研究會章程,通報近年開展研究會黨建工作有關情況。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曹文宣院士出席本次會議并講話,新任理事長夏軍院士對今后的工作進行了展望,對研究會今后在黨建工作、科普工作、青年人才培養與選拔,加強與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聯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規劃。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副部長唐利華參會發言,對湖北省自然資源研究會的換屆工作表示肯定,并希望研究會繼續在湖北省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與管理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湖北省自然資源研究會成立于1994年1月,第一屆理事長為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副理事長為精密測量院(原中科院測地所)研究員蔡述明。精密測量院為該研究會掛靠單位。學會下設工作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分會有國土規劃專業委員會、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土地資源專業委員會、濕地資源專業委員會、山地資源與災害防治專業委員會,會員200余人。
自成立以來,研究會在長江中游資源與環境演化、長江魚類資源保護、重大水利工程與長江中游資源環境研究、長江中游地區資源開發與產業布局研究、漢江流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研究、濕地農業資源綜合開發與示范、濕地資源保護與水旱災害研究、長江中游河湖濕地資源、土地資源遙感監測,長江中游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等領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長江中游地區的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會現場
學術會議
湖北省自然資源研究會第二屆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在精密測量院召開
10月17日,湖北省自然資源研究會第二屆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在精密測量院召開。經過投票選舉,會議選出了來自湖北省自然資源領域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共47人擔任研究會理事。中國科學院院士夏軍當選為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精密測量院副院長倪四道致歡迎詞。會議審議表決了上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財務工作報告及研究會章程,通報近年開展研究會黨建工作有關情況。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曹文宣院士出席本次會議并講話,新任理事長夏軍院士對今后的工作進行了展望,對研究會今后在黨建工作、科普工作、青年人才培養與選拔,加強與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聯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規劃。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副部長唐利華參會發言,對湖北省自然資源研究會的換屆工作表示肯定,并希望研究會繼續在湖北省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與管理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湖北省自然資源研究會成立于1994年1月,第一屆理事長為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副理事長為精密測量院(原中科院測地所)研究員蔡述明。精密測量院為該研究會掛靠單位。學會下設工作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分會有國土規劃專業委員會、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土地資源專業委員會、濕地資源專業委員會、山地資源與災害防治專業委員會,會員200余人。
自成立以來,研究會在長江中游資源與環境演化、長江魚類資源保護、重大水利工程與長江中游資源環境研究、長江中游地區資源開發與產業布局研究、漢江流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研究、濕地農業資源綜合開發與示范、濕地資源保護與水旱災害研究、長江中游河湖濕地資源、土地資源遙感監測,長江中游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等領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長江中游地區的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