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測量院擁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一個國家臺站網等4個國家級平臺,各類省部級重點平臺基地20余個。<p>現有職工600余人,其中院士3人、杰青13人,各類國家、科學院、省部級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測量領域承擔了數十項重大重點項目,其中,國家戰略先導專項(2.5億元)1項、重點研發計劃12項、各類重大儀器研制專項10余項。精密探測技術和儀器已成為精密測量院滿足國家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勢領域方向。</p> <p>精密測量院立...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精密測量院)是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個中國科學院創新研究院。 回望來時路,崢嶸六十載。在方俊、王天眷、張承修、李鈞、李國平、丁夏畦、許厚澤、葉朝輝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精密測量院歷經幾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開拓創新,解決了一系列事關國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測量院立足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開展原子頻標與精密測量物理、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綜合定位導航授時、腦科學與重大疾病以及多學科交叉的數學計算等研究,促進以原子頻標、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測量、地震探測等精密測量技術為核心的學科發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舉行慶祝建黨101周年表彰交流大會,會議表彰了中國科學院“四強”標兵黨支部。精密測量院原子頻率標準黨支部榮獲中國科學院“四強”標兵黨支部稱號。
原子頻率標準黨支部以“政治功能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為標準,聚焦提升組織力,團結帶領職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精密測量物理前沿,開展原子頻標相關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為北斗導航系統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國家時頻體系建設、信息產業和精密測量物理研究提供高端時頻基準技術,充分彰顯了科研一線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突出政治功能,牢記精密測量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職責使命,組織黨員、科技人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 “四個率先”“兩加快一努力”要求、關于科技領域和中科院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引導黨員、科技人員胸懷“兩個大局”,聚焦原子頻標物理與技術研發主責主業,擔當精密測量領域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責任。強化支部班子建設,提升引領和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形成了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的長效工作機制。加強思想引領和關心關愛,打造斗志昂揚的創新團隊。黨支部凝聚了一批優秀人才,包括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衛星導航技術專家組成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關鍵技術人才等。強化“兩個作用”發揮,打贏精密測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黨支部堅持將做好“國家人”“國家隊”,擔好 “國家事”“國家責”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引領和推動科研攻關,激勵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占比78%的銣原子頻標研究組攻克了“卡脖子”技術星載原子鐘,填補我國在此領域的空白,滿足國家北斗導航的重大需求,讓國產星載銣原子鐘從跟跑、并跑再到領跑,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黨員占比100%的CPT研究團隊,在科研工作中展現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的精神,在國內率先研制了芯片化原子鐘,實現了體積最小的芯片化原子鐘系統。高精度鈣離子光頻標研究團隊,成功研制出105億年偏差不到1秒的光頻標,被國際時間頻率咨詢委員會采納為新增次級秒定義。該黨支部所在部門科技成果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等多次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其中甚高精度星載銣原子鐘、CPT芯片原子鐘、高精度鈣離子光頻標三項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果展。該支部還多次獲得湖北省直機關工委、武漢分院分黨組和精密測量院黨委的表彰。
要聞
精密測量院原子頻率標準黨支部榮獲中國科學院“四強”標兵黨支部稱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舉行慶祝建黨101周年表彰交流大會,會議表彰了中國科學院“四強”標兵黨支部。精密測量院原子頻率標準黨支部榮獲中國科學院“四強”標兵黨支部稱號。
原子頻率標準黨支部以“政治功能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為標準,聚焦提升組織力,團結帶領職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精密測量物理前沿,開展原子頻標相關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為北斗導航系統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國家時頻體系建設、信息產業和精密測量物理研究提供高端時頻基準技術,充分彰顯了科研一線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突出政治功能,牢記精密測量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職責使命,組織黨員、科技人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 “四個率先”“兩加快一努力”要求、關于科技領域和中科院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引導黨員、科技人員胸懷“兩個大局”,聚焦原子頻標物理與技術研發主責主業,擔當精密測量領域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責任。強化支部班子建設,提升引領和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形成了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的長效工作機制。加強思想引領和關心關愛,打造斗志昂揚的創新團隊。黨支部凝聚了一批優秀人才,包括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衛星導航技術專家組成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關鍵技術人才等。強化“兩個作用”發揮,打贏精密測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黨支部堅持將做好“國家人”“國家隊”,擔好 “國家事”“國家責”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引領和推動科研攻關,激勵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占比78%的銣原子頻標研究組攻克了“卡脖子”技術星載原子鐘,填補我國在此領域的空白,滿足國家北斗導航的重大需求,讓國產星載銣原子鐘從跟跑、并跑再到領跑,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黨員占比100%的CPT研究團隊,在科研工作中展現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的精神,在國內率先研制了芯片化原子鐘,實現了體積最小的芯片化原子鐘系統。高精度鈣離子光頻標研究團隊,成功研制出105億年偏差不到1秒的光頻標,被國際時間頻率咨詢委員會采納為新增次級秒定義。該黨支部所在部門科技成果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等多次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其中甚高精度星載銣原子鐘、CPT芯片原子鐘、高精度鈣離子光頻標三項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果展。該支部還多次獲得湖北省直機關工委、武漢分院分黨組和精密測量院黨委的表彰。